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高原,是我国藏族人民的聚居之地,也是藏药发生发展的摇篮。它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8-36度,东经75-度,北起昆仑山南至喜玛拉雅山,西自喀喇昆仑山,东抵横断山脉,幅员辽阔,地势高亢,平均海拔多米。高原上有世界著名的巨大山脉搏,源远流长的江河,众多的湖泊和大面积的冰川,发育有高山、高原、湖盆和谷地等各种地貌类型。
由于青藏高原面积辽阔,地势复杂,各地海拔差异较大,青藏高原各地的气候状况是很不一致的。总的来说,东南部受海洋季风影响较大,西北部大陆性气候明显,由东南往西北气温逐渐降低,降雨量逐渐减少,气候状况从温暖湿润逐步变为寒冷干旱,形成有规律性的地区差异。
青藏高原地域的辽阔和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决定了它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据多年来调查采集的标本和搜集的资料统计,已入藏药的植物计有科属种。其中菌类植物5科5属50种;地衣类4科46种;苔藓类5科5属5种;蕨类30科5属5种裸子植物52属47种植3变种;被子植物科属种变种。此外,尚有动物药57科属种,矿物药50余种。常用藏药中有三分之一用药与中药相同。藏区本地草药占常用藏药一半以上。
藏药植物种类虽然繁多,形状千姿百态,但都有各自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由此,每种植物都有归属于一定的植被类型。青藏高原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集中在海拔以上,从植被类型看,主要在高寒草甸、高山垫状、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三种类型中,这些类型中的建群种、伴生种绝大部分是藏药,故亦可称为藏药植物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植株矮小,植株呈垫付状或莲座状,植株被棉毛,植株根系发达且与地面呈水平状展开,生理特征表现在抗寒、抗旱性强,繁殖方式特殊,光合作用有效积累高。
根据藏药本身的发展演化所涉及到的繁杂的植物种类,形成了藏药植物区系的主要特征,大致可分为七个分布类型,包括北极、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及地中海区等。藏药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中国藏药种类几占中国植物的十分之一。藏药不仅包括动物药、矿物药、而且在植物药中是寒、温、热带药兼俱,而以温带和北带性质的药为主。
药用植物按其藏药用药部位分,有根及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茎、地上部分或全草。根及根茎类有马尿泡、山莨菪、大戟、大黄、酸模、红景天、喜马拉雅紫茉莉、藏菖蒲、角盘兰、羌活、当归、甘草、藏木香等。茎类的药材有止泻木、宽筋藤、锦鸡儿、油松节、铁线莲、悬钩木、儿茶、鼠李、文冠木、檀香、沉香等。
叶类药材有山矾叶、杜鹃叶、圆柏叶。
花类药材有绿绒蒿、马先蒿、垂头菊、紫菀、金莲花、银莲花、木棉花、杜鹃花、报春花、秦艽花等。
果实和种子类药材有黄葵子、沙棘果、香旱芹、相思豆、松果、波棱瓜子、黑种草子、木蝴蝶、柏树果、蔷薇果、葫芦巴、槟榔、藏木瓜、藏茴香、忍冬果、角蒿子、葶苈子、鬼臼果、莨菪子、决明子等余种。
皮类药材有柳树皮、榆树皮、小蘖皮、桂皮等。
地上部分或全草类药物,这类药材占全部藏药植物的70%大部分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常用的有绿绒蒿、藏黄连、雪莲花、獐牙菜、独一味、绵毛参、翼首花、扭连钱、风毛菊、绡毛菊、紫堇、高山辣根菜、虎耳草等。
按临床功效分有40余类,常见的有以下10类:
清热解毒,用于感冒、流感疾病的有:粉枝莓、毛翠雀花、红花桂竹香、迭裂黄堇、块根紫菀、翼首草、铁棒锤、乌奴龙胆等70余种。
清肝热、胆热、肺热的有:椭叶花锚、虎耳草、獐牙菜、唐古特乌头、唐古特青兰、金腰子、尼泊尔垂头菊、矮风毛菊、沙生风毛菊等70余种。
用于气管炎的药物有:青藏龙胆、高山龙胆、杜鹃叶、牛尾蒿、大籽蒿以及小龙胆组的多种植物。
祛风除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川藏沙参、黄花木、野豌豆、圆柏果、独行菜、群虎草等40余种。
用于肺结核、肺脓疡的药物有:黑虎耳草、高山辣根菜、五脉叶绿绒蒿、红景天、纪氏红景天、拉萨桂竹香、草莓、瑞香、宽果丛菔等。
降压药物有:红花绿绒蒿、全缘叶绿绒蒿、短管兔耳草、盘花波罗花、盘花垂头菊、蚤缀等20余种。
活血散瘀,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等的药物有:独一味、迟熟萝蒂、刺绿绒蒿、总状绿绒蒿、星状风毛菊、川西小黄菊、川西锦鸡等30余种。
调经活血,用于妇科病的药物有:棉毛风毛菊、水母雪莲花、羽叶点地梅、长叶无尾果、鬼臼根及花、荆豆角柱花等40余种。
如今,藏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数百种珍贵药材,如虫草、西藏延龄草、胡黄莲、天麻、雪莲、红景天、高原灵芝等,这些生长在高寒缺氧地带的雪域药材,纯净无污染,药效特别好,是我国天然药物领域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我国藏医药研究起步虽晚,但藏药资源极其丰富,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是光明的,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