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8102年,郭敬明们过时了吗
TUhjnbcbe - 2023/8/11 21:4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文│薄荷

提档中秋节、已经上映11天的《悲伤逆流成河》累积票房为2.26亿,这说明它避开国庆档的做法是对的,毕竟开心麻花出品的《李茶的姑妈》昨天首映便收获了1.07亿的票房,国师的《影》和周润发的《无双》在今天也过了亿。

不过,《悲伤逆流成河》在中秋档显露出了黑马之势,它在上映前几天还被《黄金兄弟》压制着,但在第6天就开始反超,连续3天都是单日票房冠军。相比之下,同天上映的《江湖儿女》到今天只收获了.7万票房。

尽管如此,自我定位为“反校园霸凌题材”的《悲伤逆流成河》,在口碑上明显不敌《江湖儿女》,哪怕它是由郭敬明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中评分最高的一部。但这次的执导者不是郭敬明,是他的好友落落。

高投入高期待的《爵迹1》“十亿票房梦碎”后,本来定于暑期档上映的《爵迹2》也突然隐匿,这位转型做导演的商业文人,便只剩《小时代》系列留下的辉煌。

该系列电影也可以视为郭敬明事业发展中的关键节点,他被倾注了粉丝们迷恋和怀念交织的情绪,还收获了文艺界的各种研究和批驳,“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是对《小时代》和作者本人主要的批判论调。

也有人认为,郭敬明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样本,因为他的商业敏感性,使得其受众能够被时代精神携裹着,不由自主地浮上冰面,成为青年文化变迁史里真实、肉眼可见的个体存在。

郭敬明的名字,可以与韩寒放在一起形成两种思想和文体的极端对比,也可以和张悦然、安意如、春树等人并称为“80后作家”。如果和饶雪漫,还有他的最世文化签约的一些作者放在一起,那就是一届读者心中最典型的“青春疼痛文学”代表人物了。

那些抽屉里的青春记忆,仰望45°流泪的忧伤,90后们再提起时明显是羞耻感大于怀念,人们不愿意接受曾经做作的自己,如今更是羞于流露出脆弱和矫情。嬉笑怒骂,插诨打科,调侃他人也爱自嘲,才是现在的“主旋律精神”。

就好比郭敬明在前几年是频繁被诉诸报端的成功作家,而这一两年的境况不言自明,虽然他的《小时代》已经脱离了青春疼痛的设定,但还是没抓住“长大了的粉丝“们的心。

迷惘的叙事法则

“青春疼痛”概念的起源十分模糊,形容作品的话可以追溯到年饶雪漫的小说《小妖的金色城堡》,和到间直接以“青春疼痛系列”命名方式陆续推出的《左耳》《沙漏》《离歌》系列小说。

相比第一部“青春疼痛”,后面这几个系列的名气更响,《左耳》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使得它更加广为人知。

不过当时就有人提出“《左耳》的青春疼痛是误读”,虽然没有使用以往热衷的打架、退学、堕胎等“暴力青春元素”,讲述“乖女孩和坏男孩”,“乖男孩和坏女孩”的《左耳》仍然是强冲突和浪漫幻想的集合体。

年郭敬明出版小说《悲伤逆流成河》,从主角到配角的人设都显得十分悲凉无望,整个故事的底色是全黑的。

电影修改了部分人设和剧情,比如把易遥的母亲从性工作者改为按摩师,易遥被性侵改为不慎染上性病,男二号顾森西从压断易遥最后一根稻草的人设改为暖心小天使,《悲伤逆流成河》的创作者也知道,原来的故事太黑暗了,不适合被搬上大屏幕。

如果说饶雪漫擅长塑造各种在生理、心理、情感上有缺陷的悲情少女形象,再通过绵延曲折的感情经历给她们一个已经无所谓幸福还是悲伤的结局,那么郭敬明式的悲伤就显得更加感性和有“宿命感”:

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大雨里潮湿的回忆,所有的香樟,所有的眼泪和拥抱,所有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所有繁盛而离散的生命,都在那个夏至未曾到来的夏天,一起扑向盛大的死亡。——《夏至未至》

是青春的底蕴就是孤独,抑或是孤独弥漫了整个青春。——《小时代》

像是宇宙某一处不知道的空间里,存在着这样一种巨大的旋涡,呼呼地吸纳着所有人的青春时光,年轻的脸和饱满的岁月,刷刷地被拉扯着卷向看不见的谷底,被寄居在其中的怪兽吞噬。——《悲伤逆流成河》

饶雪漫最初是儿童文学作家,而后转型书写青春文学,所以她的文风相对工整,不像郭敬明有着浓厚的个人特色。从细节出发,擅长描写意向和感觉,给读者宏大或者细微的画面通感,错误的语法反而会有一种奇异的陌生感,郭敬明最初便是用这种“新锐”的文风俘获了受众。

尽管之后出版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幻城》《爵迹》《小时代》等故事性作品,郭敬明还是觉得自己最喜欢散文,喜欢散漫无序的咏叹。你一定听过他这样的句子,“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相比于大热的作品,他最先出版的是两本散文集《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大众反而知之甚少。他写音乐、电影、书籍、作家,和在校园时代的思考和迷茫。也开始尝试写短篇故事。

外界对郭敬明的人格判定便出自这两本散文集。《一个仰望天空的孩子》和《永远哀伤的孩子》,还有各种以“我”为主体的故事描写,郭敬明一再把自己定位为孩子,“我是个会在阴天里仰望天空的好孩子,我真的是个好孩子。”

过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8102年,郭敬明们过时了吗